文 号 | 无 | 发文日期 | 2022-10-12 10:00 |
---|---|---|---|
发布机构 | 江汉区教育局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专题远程培训 |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专题远程培训
提升江汉区幼儿园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理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江汉区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提炼 | 内涵解析 | 检测要点 |
开阔学前教育视野,坚定职业信念,强化幼师职业道德素养 | 通过寻找师德学前教育政策文件解读,更新教学理念,开阔教育视野,坚定自己从教的责任感,践行师德。 | 理理我的新认识:我的学前教育理念新认识 |
历练综合素质与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专业自信 | 更新学前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综合素养,明确公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坚定党的方向和引领,促进文化自信,找寻综合素质提升通道,在自身原有优势特长基础上,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 找找我的新路径:综合素养与文化自信提升新路径 |
提升幼儿园教师保教实践创新能力 | 提供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优质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案例评析,促进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实施,帮助幼儿教师在学习、对比、反思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模仿学习中提高科学保教实践能力。 | 展展我的新创作: 以研析本班幼儿为基点的一日活动新设计 |
信息技术灵活运用能力进一步强化 | 掌握信息技术与保教融合的策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师幼互动、家园共育有进一步的优化,形成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保育教育实践的意识、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保教创新与灵活运用能力。 | 说说我的新妙招:信息技术对保教实践的支持(以师幼互动、家园共育为例) |
二、培训内容
(一)培训课程方案设计思路
继教网把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作为教师培训的核心理念和项目实施的价值取向,着力促进贯穿培训始终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研修、预设与生成、培训与工作是对基本矛盾的内在统一。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网络学习与教学实践同行、预设课程与生成资源互补、培训活动与岗位工作兼容四项举措,促进参训者对新知识、新信息的同化、迁移与行为改变,将“以学前教育学科特点为基础、以科学保教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原则活化为具体的培训过程。
课程方案深刻理解政策文件
第一,深入学习政策文件精神
培训方案研制前期认真研读相关培训政策及文件,组织项目研讨小组进行文件学习会,深入解读和学习政策文件精神,领悟项目相关的政策关键点与基本内涵,梳理政策的核心观点和关键词,精准定位各个项目。
第二,有效对接湖北培训实践
贯彻政策文件精神的同时,把国家政策、湖北地方政策与项目要求作出对比分析和应用判断,结合参训群体特点与以往培训经验,提取最有效信息支持开展培训项目的具体策划工作,不断推进政策的学习、研讨及与项目研发的实践对接。
满足湖北参训学员专业发展需求
深度把握培训对象的关键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需求,建立标准化需求调研分析流程,“构建教师理想行为模型——需求调研比对行为差距——深入分析确定培训方向”,规范需求分析,准确把握参训对象的现实起点与发展特征,研判其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诉求。
(二)培训课程方案(6个)
培训课程分别围绕“幼儿教育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幼儿教师师德修养与专业素养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师幼互动策略;幼儿园家园互动策略;科学地实施幼儿园一日活动”等六个模块设置课程方案。
各个模块下的课程拥有独立版权且同一课题模块提供了多名专家讲授的课程资源,可供学员自主选择。
通过50学时的异步在线课程+研修活动参与,支持参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逐步提升,为武汉市江汉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符合项目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教育发展趋势的6个课程方案如下:
课程方案1:幼儿教育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课程方向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专家 |
理念更新 | 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 2 | 储朝晖 |
未来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要求 | 2 | 储朝晖 | |
学前教育发展前沿问题 | 2 | 张向葵 | |
学前教育发展的走势 | 2 | 张向葵 | |
学前文件解析 | 《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读 | 1 | 曾天山 |
《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 | 1 | 储朝晖 |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视域 | 1 | 秦金亮 |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1 | 盖笑松 | |
让幼儿园变成体验生活的实践场所 | 4 | 张春炬 | |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 | 4 | 郭娟 | |
有价值的学前教育的意蕴与追求 | 但菲 |
课程方案2:幼儿教师师德修养与专业素养提升
课程方向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专家 |
师德修养 | 如何做一名幼儿园好教师——来自全国模范教师事迹的思考 | 2 | 王岚 |
师德为先 幼儿为本——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 3 | 王岚 | |
《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解读 | 2 | 曾天山 | |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 | 4 | 李俊杰 | |
今天,我们怎样教育孩子 | 1 | 李俊杰 | |
强政治 重师德 铸师魂——努力做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 1 | 熊玉坤 | |
思想政治素养 | 《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解读 | 3 | 耿帅 |
建党100周年•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 3 | 张逸红 |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与思考 | 3 | 张静 | |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解读 | 2 | 陶涛 |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 2 | 孙美红 |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素养 | “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师语言发生技巧 | 1 | 屈歌 |
怎样学好楷书——黄金律结字法通解 | 5 | 郑轩 | |
汉字书写新技术 “三度四适法” | 3 | 郭立剑 | |
研究素养 | 教研活动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 2 | 陈坚 |
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 3 | 陈坚 | |
聚焦问题 引领成长 | 1 | 陈琳 | |
体验式教研带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3 | 徐环 | |
体验式教研儿童的视角 | 1 | 陈琳 | |
文化素养 | 国外教育名着导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 2 | 江淑玲 |
国外教育名着导读--《多元智能》 | 4 | 高玉平 | |
传承经典,品味书香--如何品读教育名着 | 2 | 陶妙如 | |
国外教育名着导读——《爱弥儿》 | 2 | 王丽华 | |
信息素养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培养 | 2 | 陈洁 |
信息技术与教师个人专业提升 | 4 | 阮高峰 | |
信息技术支持亲子活动设计与实施 | 2 | 崔颖 | |
技术支持下的阅读区域幼儿自主学习活动 | 3 | 张萌 | |
游戏APP、ipad、VR助力课堂问题解决——《大班综合领域活动 Magic寻宝记》案例赏析 | 3 | 胡杰伟 | |
抖音、剪映软件支持下的教学新探索——《幼儿领域活动微课》课例评析 | 1 | 徐环 | |
游戏软件下的跨领域教学新尝试——《大班活动领域》案例赏析 | 1 | 张欣 |
课程方案3: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课程方向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专家 |
心理健康 | 童心与教育热情让班主任快乐幸福 | 1 | 王宝祥 |
我是万能的“机器人”吗——由工作量带来的压力问题 | 1 | 周志东 | |
寻梦路上有什么——教师职业生涯的自我剖析与反思 | 1 | 周薇 | |
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教师生活压力调节 | 1 | 周志东 | |
怎样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 6 | 高明书 | |
我的心理健康吗——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 1 | 冯素艳 | |
如何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 | 3 | 刘晓明 |
课程方案4:幼儿园师幼互动策略
课程方向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专家 |
师幼互动策略 |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 6 | 郑佳珍 |
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的现状与反思 | 3 | 张晓梅 | |
师幼互动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 3 | 张晓梅 | |
课堂互动效果的利器——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 | 3 | 初娜娜 | |
通过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自制玩教具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 6 | 吴丽芳 |
课程方案5:幼儿园家园互动策略
课程方向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专家 |
沟通艺术 | 沟通无极限,温暖零距离 | 5 | 孙晓娟 |
巧用沟通,有效做好家长工作 | 2 | 彭俊红 | |
家校沟通中的语言表达艺术 | 0.5 | 梅洪建 | |
家校沟通中的身份定位艺术 | 0.5 | 梅洪建 | |
家校沟通中的身份反转艺术 | 0.5 | 梅洪建 | |
信息时代下如何与家长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 | 0.5 | 周志东 | |
家园共育策略 | 如何提高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 3 | 赵刚 |
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 3 | 邓惠明 | |
家园一致 共同开展幼儿安全教育 | 1 | 宗文革 | |
家园合育的方法与技巧 | 4 | 芦德芹 | |
家园有效合作 幼小科学衔接 | 1 | 肖萍 |
课程方案6:科学地实施幼儿园一日活动
课程方向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专家 |
了解儿童发展 | 学前儿童发展观察与诊断 | 4 | 毕有余 |
儿童观察记录分析与报告撰写技巧 | 3 | 滕春燕 | |
“大数据”让你的幼儿保育管理不烦恼 | 2 | 田腾 | |
转变儿童视角——幼儿区域游戏行为观察与分析 | 2 | 秦燕 | |
技术支持下的儿童观察 | 3 | 滕春燕 | |
美术作品与幼儿心理分析案例 | 1 | 张妍 | |
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 以《指南》为导向,有效开展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 | 6 | 陈玉英 |
小班体育:小兔拔萝卜活动的深度评析 | 2 | 马炳霞 | |
小班健康活动《小青蛙历险记》案例分析与解读 | 2 | 杨凯 | |
把握语言核心经验 科学实施幼儿语言教育 | 1 | 张颖 | |
小班语言活动《藏在哪里了》案例分析与解读 | 2 | 张乃艳 | |
中班语言活动《啪啦啪啦—砰》语言领域课例赏析 | 2 | 王红 | |
《朋友,你好》课例赏析 | 5 | 李漫 | |
《认识传统节日——春节》课例赏析 | 2 | 程秀兰 | |
《家乡美——饺子宴》课例赏析 | 2 | 李少梅 | |
幼儿科学教育的深度解读 | 1 | 吴采红 | |
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案例分析与解读 | 2 | 徐玲琴 | |
中班科学活动《平衡鸟》案例分析与解读 | 3 | 徐玲琴 | |
儿童戏剧教育与课程实施 | 2 | 胡鹏 | |
中班戏剧教育活动《酷阿婆的魔法口袋》案例分析与解读 | 2 | 胡鹏 | |
大班音乐戏剧活动《猫厨做饼》案例分析与解读 | 2 | 胡鹏 | |
一日生活活动 | 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小窍门 | 1 | 陈洁 |
小中大班幼儿行为差异与生活常规培养的妙招 | 3 | 刘亚明 | |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行为观察(可替换的课程) | 3 | 李佳星 | |
新技术助力幼儿生活能力提升 | 2 | 陈洁 | |
环境创设指导 | 幼儿园科学环境创设与活动实践 | 4 | 刘洪霞 |
幼儿区域学习环境的创设与规划 | 4 | 钱小芹 | |
再谈幼儿园环境创设 | 4 | 沈雯 | |
幼儿园区域游戏玩具材料制作方法与资源利用 | 3 | 刘洪霞 | |
巧用信息技术创设安全的园所环境 | 2 | 王宇凡 | |
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幼儿园 | 2 | 赵立阳 | |
班级管理 | 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与策略 | 6 | 任晓燕 |
幼儿园班级家长会新思路 | 1 | 王岚 | |
游戏活动指导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 5 | 胡亚南 |
幼儿园玩具配备手册的应用 | 2 | 高小芳 | |
智能机器人让幼儿户外活动更有趣 | 2 | 康晴 | |
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策略及其案例分析 | 5 | 高小芳 |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的设计与开展 | 2 | 陈晓芳 | |
新技术让幼儿表演类游戏活动“生动”起来 | 3 | 张欣 | |
新技术让幼儿益智类游戏活动“活”起来 | 3 | 徐环 |
三、培训形式
本项目以网络异步在线研修为主。
通过搭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打通学习圈、社区圈,强调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区域学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形成网络研修(课程学习、研修活动)、区域社区(区域研培、展示交流)“两圈子、三形式、六方式”,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新型混合模式。在培训中注重激活教师的实践智慧,并借助参与式活动和网络平台实现教师智慧的有效集散。
本项目所使用的师学通研修平台,能够有效支持异步培训,平台具有资源浏览、主题讨论、作业提交、小组合作、成果分享等在线活动功能,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与智能推送为教师在线学习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支持,并实现全过程评价与管理。详细情况见培训平台部分。
四、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原则:本次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考核。
考核评价机制
继教网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培训对象学用结合,已形成“学用并重、导控相济”为基本特征,评价理念、考核办法、管控机制相得益彰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评结果应用:考评结果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考评合格者发培训结业证书,培训学时计入教师年度继续教育学时;二是优秀学员名单通报到学员所在幼儿园和区县教育行政和教师培训主管部门,作为评职、晋级、评优参考;三是不合格学员不能结业,补学合格后补发证书。
评价指标设置
1、学员具体考核评价办法详见下表:
评价方式 | 考评维度 | 考评指标 | 考评标准 | 满分 | 考评人 |
过程性评价 | 异步学研情况 | 课程学习 | 课程学习时长累计考核。 网上学习累计达到900分钟记30分,小于900分钟时此项考核成绩=实际学习时间/900(分钟)×30分。 | 30分 | 师学通平台自动统计 |
参与活动 | 积极参与线上主题研讨活动,全部参与并完成相关环节,共计10分; | 10分 | |||
阶段作业 | 1.我的个性研修计划; 2.我的专业理念新认识; 3.“疑难突破”我有招; 4.我的综合素质提升路径; 可结合作品质量,四选二,择优上传,每完成一个作业加15分,最高不超过30分。 | 30分 | 学员互评 | ||
终结性评价 | 研修结果评价 | 研修成果 | 一份基于儿童发展现状与特点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研修成果质量高得30分,质量中等25分,质量一般20分。抄袭记0分。 | 30分 | 学员互评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