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看病,做个CT检查很是平常。患者李女士今年40岁,因咳嗽已有十多天,随后到武汉协和红十字会医院就诊,进行常规CT检查发现肺结节,影像报告提示恶性可能。李女士当即决定在协和红十字会医院进行胸腔镜下左肺下叶肺段楔形切除术,病理证实左肺下叶肺腺癌,放射科副主任吕雪飞表示,正是因为有了AI人工智能系统的帮忙,才能以最快的时间查出病灶,及时进行治疗。
据了解,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平均每天约150位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以平均每位患者做CT检查产生300张连续断层图片计算,放射科的医生平均一天要看1.5万张图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防遗漏和误诊,诊断医师必须重复多遍审查细节,这无论是对医生的眼力还是体力、耐力都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且肉眼筛查难免百密一疏,特别是对于紧靠血管的肺小结节,很容易遗漏,AI智能系统则可对每一帧图像进行地毯式筛查,避免经验差异和医生视疲劳造成的漏诊。
吕雪飞总结说,AI人工智能的优势首先是发现病灶。人眼发现大概要5分钟以上,AI只需1分钟左右就能将符合设置条件的肺结节筛选出来,灵敏度高达91.5%,对应的传统方法约为87.2%;其二是测量准确度,智能系统测量病灶大小、体积,也较医生更精准;其三,人工智能能明显减少漏诊。医则可根据人工智能显示的结果诊断病灶,与病友交流、分析病情,判断结节性质更有优势,以及排除假阳性报告等。
AI人工智能开始投入使用后,该院将打破专科壁垒,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形成一套“筛、诊、治、管”的规范化方案,这样不仅能推进医院“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加强临床学科建设,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更让患者的就医体验焕然一新。过去一个患者每次只能找一位专科医生看病,现在患者来到肺结节MDT门诊,有AI辅助系统以“像素”的精确度检测、分析病灶,并形成结构化报告,由呼吸内科、胸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再根据其肺结节的性质、大小,结合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综合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每位患者“少跑腿,看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