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政府信息公开

        文      号 江审批党组〔2020〕1号 发文日期 2020-05-25 09:00
        发布机构 江汉区行政审批局 有 效 性 有效
        标     题 江汉区行政审批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要点

        江汉区行政审批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要点

        字号 :  | 
        更新时间:2020-05-25 14:00 发布时间:2020-05-25 09:00 |  来源:江汉区行政审批局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行政审批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区,创新模式、优化平台、提升服务,推动“四办”改革高质量落实,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政务大厅累计接待企业群众超30万人次,办结各类审批服务事项约28.69万件,其中行政许可约3.73万件,公共服务约24.96万件,群众“双评议”综合满意率超99%,全局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绩效立功单位”。

        一、聚力改革,高质量优化营商环境

        (一)优化资源配置,完成机构改革

        按照《武汉市江汉区机构改革方案》和《中共江汉区委、江汉区人民政府关于江汉区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撤销江汉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牌子,加挂江汉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和江汉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牌子。调整内设机构,增设大数据管理科和公共资源管理科。及时组建机关党委。转隶科级及以下公务员4名。

        (二)围绕重点领域,深化“四办”改革

        一是聚力深化商事登记改革,企业登记环节不断优化。再次梳理办事要素,新开办企业登记申请材料从12件精简为8件,精简幅度为33.33%。企业设立登记环节从4个优化为3个,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办结,其中企业工商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同比提速60%2019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达7910户,同比增长35.28%,创近5年新高。壳牌(湖北)、湖北惠誉集团等18家亿元企业落户江汉。

        二是聚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整合审批流程,协调改革涉及的水、电、气等7个部门入驻办事大厅,设置工程建设项目专区,工程建设手续“一门办理”;在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施工许可前置条件中的资金证明、无拖欠工程款情形、工伤保险缴费证明等审批条件。立项用地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提速办理,施工许可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

        (三)围绕数字政府,推进“互联网+审批”改革

        一是推进“一张网”平台建设。推进省“一张网”平台建设,完善审批流程、办件类型、申请样表等服务要素并公示上网;建立联通清单,推进审批服务事项联通入网。通过再梳理,区本级现有审批服务事项1246项,其中可“马上办”事项占比78.57 %,可“一次办”事项占比100 %,可“网上办”事项占比100 %。

        二是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共享。指导区各职能部门通过存量数据批量导入、工作平台对接等方式,将现有数据库同市智慧平台对接,不断梳理、归集、推动电子证照入库与应用。全区电子证照入库登记数累计共143类551113条。

        三是推进政务事项“网上办”。一方面,运用多种渠道推开企业登记等事务的网端电子化登记。成立QQ服务群,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在线解答网办疑问。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网上办理率可达到95%。另一方面推进数字政务信息调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等98类电子证照共用共享。

        四是推动政务服务电子监察。运用武汉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全区办件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全区未发现业务办结时间超时情况,提前办结率平均达88.02%

        二、利企便民,推动审批服务模式创新

        (一)聚焦一次办好,优化集约服务

        推出贴近企业群众需求的审批事项规范图文二维码共61个,将示范文本、设施设备范例等基础要素具象化,企业群众一扫即知;创新推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科学装修实例,推动餐饮行业服务标准化。服务举措多次被中新网、长江日报等国家、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围绕开办餐馆、药店、书店、便利店等应用场景,整合关联事项申请表单,制定“套餐式”办事指南,不断拓宽受理覆盖面。2019年累计制定19套“套餐式”事项,受理办结417件。

        (二)聚焦群众需求,加速主动作为

        食品经营许可启动“告知承诺”。主动靠前服务中大型餐饮服务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申办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筹建),降低企业商户开业成本,全年累计服务企业商户3693户。2019年5月推出邮政快递免费邮寄服务,无法立等可取的证照、批复文件等文本资料免费邮寄到家,全年累计服务超2.4万人次。

        (三)聚焦经济发展,高效帮办代办

        成立江汉区工程建设帮办代办中心,聘请专业第三方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项目政策咨询指导、预排工期、帮办代办服务,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早落地、早开工。联通帮办系统平台,全年在线帮办各个阶段的项目45个。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帮助企业自主网上办理。通过数据流转,企业设立全程“一扇门进、一站办成”,全年累计服务84247人次延伸服务触角,在泛海国际SOHO城正式开设人力资源产业园企业登记工作站,派驻专人向园区及周边企业一站式提供各项企业登记帮办指导服务,全年累计服务近800人次。

        三、提质增效,狠抓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一)迁址政务大厅强化硬件功能

        总服务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新政务服务大厅10月8日正式对外运行。着眼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新大厅引入智能引导机器人“江知了”,提供语音问答、在线指引等互动服务;全厅设置对外服务窗口111,均独立设有免费的邮寄、复印等便民服务窗口;各楼层按需配置自助填单台、电子照相、自助港澳台签注设备、政务信息查询机、税务发票申领自助终端等自助服务设备,群众办事更便捷,新开企业涉及的设立、刻章、社保、银行开户、涉税等事项可“一门办结”。一楼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天“不打烊”,自助设备在“8小时”外提供123项政务自助服务,电子政务交互柜实现证照批复“随心自取”。

        (二)精细精准服务提升软性品质

        一是政务大厅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修订完善《江汉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制度》,规范人员管理。持续开展“十优”窗口、“微笑明星”等评创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升窗口服务品质。推行不动产登记、企业登记“全口径可答”预审服务队。开通不动产登记、招商引资绿色通道,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开展窗口人员业务礼仪培训,打通审批综窗,实现“一窗通办”。接入“好差评”系统。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发现、疏导问题,投诉反馈率100%。全年收到锦旗、感谢信、表扬信756封,审批服务举措被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报道41次。2019年,将江汉区税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纳入外包统一管理,窗口运行更规范有序。

        二是街道政务中心服务效能显着增强。加速促进全区政务服务资源整合,转变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平台作用。组织全区13个街道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200余人开展业务专题培训2次、“点对点”式自助终端培训40次,提升街道政务服务能力。大力推行街道政务中心自助服务区建设,实现全区街道全覆盖,其中5个街道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抓好街道政务中心督查工作,针对服务环境、服务效能、窗口作风开展督查,督促整改。

        四、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一)依法行政不断推进

        加强党员干部法制教育,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干部法治素养,干部网上学法全面达标。深入开展“七五”普法,累计开展知识讲座4期,发放宣传手册千余份。依申请调查处理虚假材料骗取企业登记案件5起。市长专线投诉件、“好差评”系统投诉件全部按时办结。强化“扫黑除恶”等法治宣传,着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大厅全年秩序良好,未发生有影响力的群体事件和安全事件。

        (二)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道德讲堂、雷锋志愿者活动、晨读分享、大厅宣传屏宣传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全局党员干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围绕军运会,做好军运会宣传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展现江汉文明风貌。在全国文明城市明查暗访中,多次检查得到满分,全年综合排名稳居全区前列。

        (三)意识形态不断深入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将意识形态工作同改革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研判、网络舆情管控处置等管理机制,定期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开展微信等政务媒体自查梳理,及时排除风险点。强化舆论引导,围绕“四办”改革工作,积极做好法规政策措施宣传解读,着力宣传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新成就、新亮点、新典型、新经验。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持续推动江汉营商环境优化。

        五、紧扣党建,从严管党做到“三个到位”

        履行主体责任到位

        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全局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严压实“两个责任”,积极落实“一岗双责”。修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大厅岗位外包、新政务大厅建设等重点项目、大额资金均经民主决策;班子成员相互补位,务实重行;成立机关党委,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深化巡察整改,省委巡视、区委巡察反馈意见全部整改销号。

        强化理论武装到位

        局党组坚持带头学、主动学,常态化开展中心组学习、“两学一做”教育,发挥“支部主题党日”在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带领干部把握理论学、讨论交流学、实地实践学。全年组织中心组学习28次、讲党课8次、开展专题研讨3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参观教育基地各1次。深入检视反思,整改完成专项整治类、民生类问题共4个,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

        (三)从严管党治党到位

        始终坚持决心不变、尺度不松、力度不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整治“四风”。抓实日常管理,落实党组谈心谈话制度,坚持节假日前廉政提醒;扎实开展第二十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多渠道接受办事群众监督,全年“双评议”群众满意率超99%,各类投诉建议按时结案率达100%。严格干部管理,大力倡导实干工作作风,提拔任用正科、副科级干部各两名,鼓励干部甩开膀子干出实绩。2019年,一名领导班子被评为武汉市“百佳公务员”,一名科级干部被评为“履职尽责”先进个人,一名科级干部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江汉区行政审批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更大力度、更优服务提升营商环境,助力江汉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富裕活力美丽幸福新江汉。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办”改革为抓手,实现“马上办”比例达70%以上,简易政务服务事项100%即来即办;“网上办”比例达95%以上,可全程网办比例达70%以上;“就近办”比例达75%以上;“一次办”比例达95%以上。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努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水平;加速推动数字化政府建设,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重点工作

        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政务公开

        1、持续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细化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好改革举措,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满意度。

        2、发挥“互联网+监管”作用。积极推进电子监察系统规范化管理,有效发挥行政审批过程的监督作用。重点推送监管审批时效、审批流程规范等数据,促进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3、继续提升政务公开。完善门户网站、新媒体等公开平台建设。继续推进重要决策、财务制度信息公开、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加大重要政策解读力度。创新优化依申请公开方式,优化受理流程。

        持续深化四办改革

        4、深化综窗受理模式。持续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标准推进“一事联办”集约服务,提质扩面“套餐式”办理。

        5、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持续推进各环节流程再造,大力开展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的“五减”行动。固化对标优化成果,推进政务服务协同高效。

        6、深化商事登记改革。继续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试行企业登记“容缺受理”机制。将刻制印章环节并入营业执照申领环节,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现刻制印章与申请营业执照同步进行,进一步缩减企业开办环节和时间。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印章刻制服务。优化市场主体注销办理流程,降低企业登记成本。

        7、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办理建筑许可提速增效,对审定了总平面、用地权属无争议的园区项目、重点功能区内的公建项目,以及重点招商的产业项目,配合相关部门试行“承诺可开工”,助推项目快速落地。取消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环节,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不再把施工图审查合格意见书作为施工许可前置条件。

        8、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全面实现不动产交易、税收及登记网上“一窗联办”。注销登记、抵押注销登记、查封登记、注销查封登记1小时内即办即结。实现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协同互认,推进办事企业群众“零材料”办理。

        9、大力推进“一网通办”。突出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加大企业登记等政务事项“网上办”推广力度。持续推进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推进电子证照充分归集。充分应用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电子信息,用数据共享提升全程网办水平。

        10、创新服务推进复工复产复市。深化企业登记和工程建设项目帮代办服务区建设,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帮办代办制度。主动上门对接市、区重点企业和项目,主动靠前提供政策辅导、专家咨询、预排工期、协调联办等服务。持续创新丰富政务服务模式,完善绿色通道、容缺审批、承诺办审批方式,探索“远程勘验”、“邮寄办理”等多形式服务供给方式,减少人员跑动聚集,推进复工复产复市。

        11、加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积极发挥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信息化作用,推进现代技术应用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政务服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发挥“好差评”系统作用,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发挥政务服务热线作用,畅通投诉反馈渠道。加强政务服务大厅疫情防控工作。

        12、提升便民服务“就近办、自助办”水平。积极构建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抓好街道政务中心指导、督查工作,做好街道政务中心服务人员培训,优化街道政务中心“就近办”服务效能。持续健全完善区、街道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体系。探索“政务服务+银行”模式。

        13、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各项文件精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加速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14做好全区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加强政务云数据的对接,依托市政数局全市应用平台建设,做好电子政务系统基础支持。

        15、用好数据分析服务。用好公共支撑模块,提升电子政务数据分析深挖能力,通过数据的聚、通、用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水平

        16、强化监管开展整治。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和完善全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在“严管”当中实现“巧管”,提高监管效能。

        17、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市场主体信用制度,探索“红、黑”名单在交易监管中的实际应用,提升信用监管质量和效能。

        (五)推进各项工作持续进步

        18、建好文明法治阵地。强化政务服务大厅文明建设力度,展示江汉营商环境窗口形象。建强法治阵地,落实学法制度,丰富学法内容,创新学法形式。进一步提升普法宣传水平。

        19、积极开展综治维稳活动。持续抓好全局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持续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一感两度两率”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20、紧抓政务大厅安全建设。常态化做好政务服务大厅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

        (六)始终抓强党的建设

        21、抓好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工作实践。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22、强化干部思想教育。落实“三会一课”、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了解、收集企业实际困难,积极作为主动帮扶,用成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3、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狠抓机关党建,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坚持开展“交心谈心”。合理运用“四种形态”。结合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建设勇挑重担、主动作为,严自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队伍。

        24、管好意识形态阵地。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新形势下引导舆论本领。加强改革亮点经验宣传力度,切实做好舆论引导。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